出国是什么
很多人只是将出国当成用来摆脱日常生活中的不如意的逃避途径而已。而对于哪天真的出国了之后的状况一无所知。
当这些人跨出国境线的那一刻,过往的价值观,自己自豪的,憎恨的,喜爱的,讨厌的,怀念的,遗忘的,兴奋的,平淡的东西全都失去了意义,因为这些东西外国人根本不懂。甚至无聊一词都失去了意义,因为外面没有有意思的,也就没有了与之相对的无聊的。同时,旁人的“他出国了”的赞叹瞬间烟消云散,因为即将去往的地方的人根本不知道你为踏出国门而作的付出。你在到达之后甚至都无法向其他人炫耀你的付出,因为外国人甚至不理解为什么付出这么多仅仅为了离开一个属于自己的环境。所有的这些全都化作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一缕思绪,永远挂在心灵的那一端。
很多人短时间内还意识不到这点思绪。因为跨出国门的兴奋感,去到一个未知的而且在过去的观点看来是个很不错的地方的成就感,此时占满了心灵。而到了目的地之后,这份兴奋的感觉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的兴奋,和短期旅游时感受到的兴奋是及其类似的。大概是发现新大陆的兴奋。
然而一段时间之后,扑面而来的各种现实的障碍开始让人应接不暇。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每一刻的神经都是紧绷的。食物,语言,住所,当地政府的各种手续,日常所需的各类用品,还有相伴的学业或者事业。他们开始意识到处理全部这些事情都需要理智的参与,而不像在之前一样,处理这些事项近乎于本能。更难的地方在于,由于自己外来者的身份,所有事项的处理都需要小心翼翼,免得触犯了任何当地的规矩而被扫地出门。所有的人都需要放下过往的无所畏惧,变得谨小慎微。
而人多少都是会反思的,当某一天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现状,此时他们才意识到所有这些现实的不便。当他们下意识里再与自己以往的状态开始对比的时候,此时他们才意识到心灵上的愁绪,才意识到自己无处述说的感受。两样加在一起便是双份的折磨。故而很多人因此失眠,失去胃口,心理上出现问题。甚至精神出错。部分人此刻选择打道回府,大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选择继续留下来。
在此之后,有的人选择用物欲麻痹自己,比如疯狂购物,用获得新商品的兴奋来暂时逃避。有的人选择对过去的东西比如国家和社会风气加以诋毁,用来自我暗示“那并不值得怀念”,以此强迫自己接受并不如意的现实。也有的人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让自己免受那份思绪的折磨。相对的,也有很多的人选择完全释放自己的情感,于是带来网上流传的各种乱糟糟的留学生的故事。很多年轻人强迫自己进入另一段几乎无可推卸的关系即家庭,用近在咫尺的责任来冲淡悬挂在心灵深处的永恒的愁绪。还有的人选择将心灵和外界隔绝开来,埋头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类人不排除会出个某领域的大师什么的。也有的人开始寻求归属感,所以强迫自己变得像当地人,开始模仿当地人的一举一动,模仿当地人的价值观判断,甚至模仿当地人对自己的过往加以否定。可是仔细看来,这些模仿都像是蹩脚演员的表演,充满了生疏感。要是再仔细体会下,这些演员似乎都是变成人的形态跳舞的人鱼公主,每一脚都踩在刀尖上,痛在心底深处。
再往后,就是无尽的麻痹和平淡了。踏出国门时立下的豪言壮志,设立的目标,渴望的东西,所有能激励自己的东西都在心灵的那一端高悬着无法取回。因为取回这些意味着取回旧时的思维,而取回旧时的思维意味着与当下的冲突,与现实的格格不入,意味着回到当时那种冲突的状态。而这些带来痛苦的东西都被一并封存了,也不想取回来了。
于是此时的他们,开始变得无法看懂国内同胞的行动,无法理解他们的动机。不过现在网络的发达或多或少缓解了一点这样的隔阂。与此同时他们也无法完全理解和认同所在地的本地人的行为和动机。真正的海外华人此时诞生了,即处于文化夹缝中,永远没有心灵栖身之地的一群人。他们表面的镇定,是长期的理智使然,而非人在自然状态下的安稳。他们停留在海外的决定,由他们而言多是由于形势所迫,而非自愿选择的最佳结果。
试问,是否出国,你想好了吗?
未开放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