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结话题的简单探讨。

有人可能看到这个发布日期之后来喷,你脑子有病吗,年放着不过跑来说这么不吉利的话题。我觉得吉利与否都是次要的,那只是某种文化传统给某些特定的概念加上的额外的修饰词。重要的是,现在我闲着,有时间来敲键盘。同样,很多别的人也闲着,有时间来看点无聊的东西,仅此而已。

想要讨论这个话题的因素可能是多个,一是自身的经历,多年暴露在另外的文化圈,特别是具有一些宗教气氛的文化圈内。宗教对死亡的讨论从来就是稀松平常的,并不是什么不吉利不可描述的话题。二是从自身的观察来看,身边不少人在遇到近亲故亡的事件的时候,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完全不知所措,人生观遭到重大冲击,以至于陷入深度的慌乱状态。当然取决于人和人不同的个性,表现出来的样子各种各样。但不管怎样,可以看出当代很多人对于面临生命终将画上句号这个事件,是毫无准备的。

话题真空

国人对于死亡的避讳可能是由来已久。孔老儿的《论语》里面就写着“未知生,焉知死”。不管当时他写这句话的上下文和原意如何,这句话后来被解读为连活着的事情都没搞清楚,为什么要去研究死后的事情。也被用来证明中华民族是个实用主义至上的民族。中间几千年的事情我不清楚,不喜欢读古文。到了这个年代,对于死亡这个终极话题的探讨也是单一化和狭隘的。我能想到的唯一的讨论是小学课本上写的关于轻如鸿毛重于泰山的句子。这个句子给人的行为模式定了框架,只有以某种方式行事的人的死,才会是重要的。而其他别的方式的人的死,都是不重要的。再往后,科学精神或者说唯物主义也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唯物主义(至少在一般人理解中的唯物主义)不关心非物质的话题。而庆幸的是,“物质不灭”是一条科学规律,它反而能够给人的精神带来一定的宽慰。以至于《狮子王》里面的老狮子都对着小狮子说,以后国王死了,都会变回泥土。可是科学毕竟是科学,普罗大众不愿意接受越来越复杂的学科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整个社会的风气越加偏向享乐主义和即刻的满足,严谨的,冗长的,没有感情波澜的科学道理无法引起普罗大众的兴趣,不能构成社会话题,也就无法形成普遍观念。

科学是无助的。而哲学呢?哲学早就被一般人贬为了无用的科目,傻子才去学。那一般意义的社会意见领袖呢?不好意思,这帮人过去这几年都忙着拿钱说话呢,根本不操心这些无用但本质的话题。话题讨论的真空带来的于是只能是“传统”的回潮。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陋习”重出江湖,各种各样的香火越燃越烈。

话题真空导致存在危机

这个说法我是在英文里第一次看到的,存在危机(existential crisis)。大概指人对自身存在的意义、目的、价值产生极度怀疑的状态。我相信所有人迟早都会面对存在危机,而在当下这个现状内,很多时候当存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猝不及防的。存在危机导致的怀疑又如此摄人心魄,以至于不少人都会在这些时候“产生大的想法的转变”——比如在亲近的人的故亡时。

看一下上面的话题真空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简而言之,话题真空导致一般大众对于生命终极话题的认知是缺失的。我们似乎永远处在一个明天会更好;现在过的日子不错需要尽情享受,而且未来会过上更好日子的期望心境中。重要的是,这种期望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快乐和享受是无边无尽的。直到有一刻,“被社会教做人”,即直到被现实发生的,某些人的提前离开提醒这样的事情其实是有尽头的——此时,一夜梦碎。我无法断言上面提到的传统的影响、小时候受到的教育的影响、科学的影响是否和这样的现实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毕竟这不是科学,无法做实验控制变量。但这些认知和现实的状态是有明显脱节的。孔老儿的话明显回避了一个现实的话题。小时候的教育过于理想主义也就无法避免的过于狭隘,对于很多普通人都是无法做到重于泰山的,于是对于所有人几乎都是贬低的效果,而这种解释是不会被接受的。科学的问题和孔老儿一样,也是在回避。现实生活中的讨论也是缺位的,并不存在。而存在的概念无法被大多数普通人用于处理身边发生的,需要即刻处理的现实事项。故而很多人在慌乱中都转向最初的救命稻草,道士作法大行其道。

Then, how?

我没有解决方案,或者说,每个人都无限期的处在为自己寻找一个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每个人最终落脚的地方都可能不同,可能的方向可以是哲学般的思考、科学研究、事业成就、某种特定的追求、当下生活。甚至可以是戏谑的,比如《银河系漫游指南》告诉我们,宇宙里有个及其先进的文明推演出来的,宇宙的终极问题的答案是:42。更甚至可以是感官刺激。但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对生命的终极话题有所意识,对任何时候都可能到来的,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提醒有所意识。对所谓社会主流的浪潮推动的思维需要即时反思,站到其对立面,对其进行不时的审视。我相信这是每个人从头开始构建独立人格的必由之路,如果还没开始这么做,那说明一个人的人格还是依附与他人提供的概念和思维的,并不独立。而最终落脚的地方,则反映了每个个体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虽然不同的落脚地之间并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

说到最后其实发现没什么好说的,那不妨用一个问题作结:

我在剩下的时间里,要为这个世界书写怎么样的属于我的故事?